在面臨印尼年底到次年初所謂“清關紅燈期”到來前,眾多有意出口該東南亞大國的貿易商已在加強警惕。此前多位曾有對印尼出口經驗的外貿業者指出,印尼海關的“紅燈”與“綠燈”劃分早已是當地一條潛規則的存在。一旦所出口的貨物被認定處于紅燈期,清關時間將大幅拉長,貨物滯留海關數月并非聳人聽聞。此時,嚴格的海關審查與額外的手續可能令企業面臨包括額外費用、存儲成本增加以及貨物貶值在內的多重壓力,對未做好準備的外貿從業者來說,這無異于一道狹窄的瓶頸關卡。
印尼的紅燈期大多集中在年底12月到次年3月,這段時間內,印尼海關及其他執法部門聯合對進口商品展開嚴查,從而保護本土企業免受外來競爭的沖擊。據業內人士透露,這種特殊政策與印尼本地產業鏈扶持政策緊密相關,官方通過對某些進口品種類實行更加嚴格的管控,遏制低價進口商品對本地廠家造成的沖擊。近一年來,印尼政府對進口貨物、特別是紡織品、電子產品、陶瓷類制品及其他消費品的管制力度前所未有地加強。今年全年,印尼當局多次查獲并銷毀大批涉嫌非法進口的貨物。相關數據對比顯示,原產國統計的對印尼出口金額與印尼當地進口記錄間存在巨大差異,這直接促使印尼加大打擊力度,以減少貿易差額和不公平競爭現象。
今年6月,印尼貿易部宣布對從鞋類到陶瓷等進口產品征收100%至200%的保障性關稅的計劃,重新啟動保護本土產業的措施。此舉在當時就已敲響預警,讓有對印尼出口計劃的企業意識到清關難度正不斷上升。7月,印尼正式成立了整頓非法進口的特別工作組,對紡織品及紡織制品、電子產品、鞋類、服裝、陶瓷以及美容和化妝品等重點商品加強監管。10月,印尼工業部再度出手,對16種工業產品強制執行印尼國家標準(SNI)。這些舉措疊加下來,使得印尼各大口岸在年末時節紛紛進入“紅燈”狀態,各主要碼頭、倉儲點的檢查強度顯著提升。
盡管情況嚴峻,但印尼作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和人口大國,其市場潛力不可小覷。外貿商家在決策時不應輕言放棄,但必須更加謹慎。除開在發貨前須確保收齊貨款,還需在貨物品類、數量及特殊要求上與印尼當地合作伙伴或進口代理人反復確認溝通,了解最新的海關政策變化與進口準入門檻。值得注意的是,許多印尼當地企業進口權資格差異較大,有的進口商雖具備進口許可證(API)與Master List,但并不代表可無障礙通過清關。當操作不當或進口商資質較淺,遇查驗概率便會上升。此時,有經驗的從業者建議采用DDP(Delivered Duty Paid)操作,即通過有實力的進口代理抬頭統一辦理全程通關,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因不熟悉當地政策而帶來的風險。
與此同時,有出口經驗的企業鼓勵在訂艙時向船公司申請14天免柜期,以防清關久拖不決致使柜租成本飆升。在貨物抵達印尼后,必須在30天內完成繳稅手續,否則超期存放將面臨被送往相關監管機構的倉庫,超過1至3個月仍未處理的貨物更可能被拍賣處理。嚴苛的規定要求出口方在裝運前的每個環節做好全面審核,務必確保貨單、發票、提單COPY等文件與實際裝柜貨物信息嚴格匹配。在印尼,若貨物信息與文件不符,罰款金額十分驚人。簡寫或省略明細在其他市場或許勉強可行,但在印尼這種高風險管控市場,必須提高細致度,貨物細節應盡量完整準確地標明。
在2016年后,印尼對部分產品的檢驗標準也更加嚴格。例如LED燈、舊機械、舊機器及紡織品等類別需要在裝柜前進行SGS檢驗。這一環節在出口國申請完成后,由承運人提前預約裝柜前檢驗。如果順利取得證明,則到達印尼后的清關難度會大幅下降。專業代理商在此時扮演關鍵角色,他們可在出運前幫助審核所有證件文件,預先排除可能造成清關困難的漏洞。通過嚴謹籌備與多方協助,出口商有望在嚴苛環境中依舊保持業務的可行性。
另一個需要格外重視的環節是印尼FORM E的查證風險。印尼對原產地證書的查驗力度逐年增加,不謹慎處理可能導致清關嚴重受阻。對長期耕耘印尼市場的外貿人士而言,此刻正是互相提醒注意的大好時機。唯有在產品合規、文件齊備、代理可靠、溝通到位的情況下,企業方能在印尼海關的紅燈期與高壓管控中突圍,將潛在風險降至最低。
? 2024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2023007705號-2 滬公網安備31011502009912號